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甲午战争前清廷内外的主战派与主和派
作者:罗健峰  年份:2013-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甲午战争 主战派 主和派 
描述:甲午战争前夕,清廷内外分裂,形成主战与主和两大对立的派系;主和派推行妥协避战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个人利益不受损失,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及其不切实际的所谓"以夷制夷"的对外方针,则使得这样一种妥协避战的政策畅行无阻。
试论中日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朝贡体系的解体
作者:刘艳 安成日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甲午战争 东亚 宗藩朝贡体系 殖民条约体系 
描述: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后来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东亚地区以"宗藩朝贡体系"为核心的传统的国家关系彻底
略论甲午战争前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及其波折
作者:王希亮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骨干成员,他们会见了上海道台,提出双方贸易的要求和实施办法等。后来因幕府风雨飘摇,自顾不暇,结果
甲午战争前日本人看中国文化的没落
作者:李长莉  年份:2012-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清朝末期 中国文化 地质游记 史料记载 
描述:,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和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明治维新后至甲午战争前的短短二十几年间,当中国朝野仍然沉溺于“华夏中心”迷梦,以“文明上国”自居而视日本为开化未久的“倭国岛民”之时,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国己然从以往的“文明上国”,一变而为腐朽没落、丧失文明的“落后之国”,并被作为侵略扩张的主要目标。甲午之战,正是日本人这一中国观转变的检证,是中日格局转折的结果,只是当时中国朝野人士对此浑然不知而已。
甲午战争与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
作者:史桂芳  年份:2010-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甲午战争极大地影响了中日两国政治形势、社会思潮和国民情绪,也使中日两国在东亚的国际地位彻底改变。日本开始在东亚确立了"大国"地位,此后其野心日渐膨胀,不断进行新的侵略扩张,给东亚各国造成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和灾难。近年来,我国学界开始关注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奕诉在甲午战争期间外交活动的考察
作者:关捷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亲王奕诉(1833~1898)进入清朝政界近半个世纪(1850~1898),他的命运伴随着政局之演变、帝与后之好恶而不断变化,但总的看,1884年(光绪十年)前的30余年,虽屡遭罢黜,仍是他叱咤风云的时代。其后的十年(1884~1894)因慈禧太后宿怒,再次被罢黜,而闲赋在家。当日本发动侵华的甲午战争,在朝鲜的清军、运兵舰船受挫,尤其是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遭重创,日军越过鸭绿江侵入中国之时,1894年(光绪二十年)9月29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决心启用奕诉,以挽救危局。探讨奕诉在甲午战争期间,处理中日间战争、还辽及保台三件事的外交活动,对评价其人和总结经验教训有其积极意义。
中国驻日使团与金玉均:兼论金玉均被刺与中曰甲午战争爆发之关系
作者:戴东阳  年份:2008-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中日甲午战争 历史事件 中国驻日使团 金玉均被刺事件 学术研究 晚清史 
描述:终认为“不妥”,而要求与中方商谈。为此,围绕金玉均的一系列交涉活动,其实主要在与中国政府尤其驻日使团和李鸿章之间展开。
近代中日关系与中国民族主义——以六个关键年度为视点的考察
作者:臧运祜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近代中日关系 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 二十一条 五卅运动 华北事变 日本投降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描述:1905 年日俄战争前后,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为标志,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并在辛亥革命中达到了第一次高潮。1915年前后,因日本侵占山东、提出二十一条,中国民族主义再度高涨,并迅速转向了以建设民族国家为目标的内部要求。1925年的五卅运动,导致了五四以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持续高涨;在五四时期的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之后,国民革命时期的打倒军阀、除列强口号,成为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标志。1935年华北事变,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九一八以后的中国民族主义也走向新高潮,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迅速建立。中国民族主义是坚持抗战到底的关键,但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后,因抗日御侮任务的基本完成、以德报怨的理性对日原则的提出、国共一度共同致力于建设民主国家,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也走向了基本的终结。近代中日关系无疑是...
晚清外交人才的培养——以从设立驻外公馆至甲午战争时期为中心
作者:箱田惠子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探讨的川岛真
甲午战争之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
作者:李玉  年份:2006-01-01 期刊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晚清历史 民办实业 清末新政 工商政策 
描述:不对以往的工商政策进行大幅度的改辙,逐步确立了扶持、奖励商办实业的国家政策。